【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残疾人累犯怎么判》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残疾人累犯怎么判
残疾人犯罪且构成累犯的,在量刑时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
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规定期限内再犯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犯罪的除外。对于残疾人犯罪,依据《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处理残疾人累犯案件时,法院会先认定累犯情节,这意味着会在法定刑幅度内对其从重处罚。同时,会考量其残疾情况,根据残疾类型(如是否为又聋又哑或盲人)及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程度,判断是否适用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若残疾对犯罪行为实施、辨认和控制能力影响较大,从轻、减轻幅度可能较大;若影响较小,从轻、减轻幅度可能受限,且免除处罚的可能性较低。总之,法院会在遵循累犯从重处罚原则基础上,结合残疾人实际情况量刑。
二、累犯在犯案怎么判
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处罚原则都是应当从重处罚。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规定期限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特别累犯则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
对于累犯再次犯案,法院量刑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首先,确定新罪的法定量刑幅度,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其累犯情节从重处罚。比如,某罪法定量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犯罪人是累犯,法院可能就会在接近三年的幅度内量刑。
不过,累犯不适用缓刑和假释。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结合累犯的犯罪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充分考虑从重处罚情节,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以实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累犯判缓刑怎么办
依据法律规定,累犯不能判缓刑。若出现累犯被判处缓刑的情况,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首先,其他当事人可通过合法途径启动司法监督程序。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若不服该判决,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请求后五日内,应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
其次,上级司法机关可进行监督。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法院对累犯错误适用缓刑的,可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上级人民法院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最后,在再审程序中,法院会重新审理案件。若认定为累犯,将撤销缓刑判决,依据相关法律对罪犯进行正确量刑和处罚,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司法公正。
以上是关于残疾人累犯怎么判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