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规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规定?

倘若商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未能达到相关质量要求,消费者有权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双方自行约定,选择退换商品或要求商家履行维修更换等义务。

若未有国家规定与双方约定,则消费者可在收到商品后的七个自然日内行使退货权利;七日之后,如符合法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消费者即可选择适时退货;反之,对于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情形,消费者将有权要求商家履行维修更换等义务。

针对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当出现如下五种情况时,均享有向销售商提出三包责任请求的权利:

1.产品不具备应有的使用性能,且商家事前未曾进行明确告知;

2.产品不符合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要求;

3.产品不符合以产品说明书、实物样品等方式所展示的质量状况;

4.产品经过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等法定机构检验判定为不合格;

5.产品经过两次修理仍然无法正常使用。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销售商需履行以下五项三包义务:

1.不能确保实施三包规定的商家不得销售三包商品;

2.确保销售产品的质量;

3.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对不符合规定标识要求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4.产品售出时,商家应当开箱检验,正确调试并介绍使用维护事项、三包方式及修理单位,同时提供有效发票和三包凭证;

5.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查询、投诉并提供优质服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二、消费者遇到哄抬物价应如何维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某些商家哄抬物价的不当行径,对于这种情况,您有权向相关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匿名举报,同时也可通过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和举报。

然而,对于那些经营者之间相互勾结,操纵市场价格,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以及哄抬价格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作为消费者的您需要格外留意,并妥善保留相关证据。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五条的明确规定,经营者若违反了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导致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将被勒令整改,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无违法所得,则处以1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罚款,情节较为严重者,罚款金额将上升至100万元至500万元;而情节特别恶劣者,将被责令停业整顿,甚至可能面临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严厉惩罚。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亦对此类行为作出了相应规定,即违反国家规定,存在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且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三、消费者协会会处理违法行为吗

消费者协会并未被赋予行政执法权,因此无法针对任何企业或个体实施罚款措施。

作为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是针对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件展开民事调解工作,然而此类调解并无法律约束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强制性调节。

它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敦促商家履行赔偿责任,以及为那些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的消费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支持。

以上是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规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