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是哪些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是哪些内容

商家的东西或服务要是不过关,咱消费者就有权利退货换货修修补补。

如果没啥规定和约定,那就从收到货那天算起,7天内都能退。

过了这期限,但还在保修期内的话,也能让商家给咱换换修修。

买的东西出了问题,咱们就有权力找商家负责。

比如:

1.东西用不了,商家又没提前说清楚;

2.跟商家说的产品标准对不上号;

3.跟产品说明书、样品之类的描述不符;

4.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发现是不合格产品;

5.修理过后还是老样子。

按照法律规定,商家应该做到这些:

1.没把握做好售后就别卖这种商品;

2.要确保自己卖的东西质量好;

3.进货时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规定的标识一律不许卖;

4.卖东西时,得先验货,教顾客怎么用,还要告诉他们维修地点,提供发票和“三包”凭证;

5.要好好处理消费者的疑问和投诉,提供优质服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二、消费者退一赔三法律条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有个“退一赔三”的好规定,就是说如果商家骗人的话,我们买的东西可以全额退款,还有额外三倍的赔偿。

而且如果没有达到500块钱的话,至少也要给我们500块。

再说,商家如果故意卖有毛病的东西给我们,让我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那就得按照规矩赔偿我们的损失啦!不过除了欺骗这事儿,其他的问题比如东西不好用啊,产的东西已经过时啦,卖的东西少了点儿呀,卖的服务乱收费啊之类的,商家都要负起他们应该负的责。

另外,商家如果因为自己没做好保障工作让顾客受伤的话,还得负责呢。

三、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求偿的原则有哪些

当消费者的权益遭受侵犯之时,其索赔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等赔偿”原则。

该原则规定,经营者应全额且等价位赔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遭受的全部损失。

另外就是“惩罚性赔偿”原则,其主旨在于,若经营者的行为被判定为欺诈性质,他们必须对消费者因购买商品或服务而遭受的所有损失进行两倍金额的赔偿。

最后,是“承诺赔偿”原则,这意味着经营者需要按照他们事先向消费者作出的保证,对消费者在消费中遭遇的损失进行合理的赔偿。

以上是关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是哪些内容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