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我国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我国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此行为指行为人实施了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生态遭到破坏的活动。例如工厂违规排放废水、废气等。

第二,损害后果。即因环境侵权行为给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或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人身损害涵盖健康受损、患病等;财产损害包括农作物减产、养殖物死亡等;生态环境损害表现为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第三,因果关系。要求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由于环境侵权具有复杂性、潜伏性等特点,在因果关系认定上,我国司法实践中有时采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即只要受害人能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一定关联,而行为人无法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就可认定存在因果关系。

具备以上三个要件,通常可认定构成环境侵权责任,侵权人需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赔偿损失、修复生态环境等。

二、环境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一样吗

环境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不一样,两者存在明显区别:

1.概念范围:环境诉讼是指因环境问题引发的诉讼活动,涵盖了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私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则是为了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

2.诉讼目的:环境诉讼中私益诉讼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企业等自身的环境权益;而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了维护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的整体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3.原告资格:环境诉讼的原告通常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一般是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如检察机关、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等。

4.法律依据:环境诉讼依据的是广泛的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民事、行政、刑事法律;环境公益诉讼除了一般环境法律外,还有专门针对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总之,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诉讼的一种特殊类型,二者在多方面存在差异。

三、环境侵权个人可以起诉吗怎么处理

个人可以起诉环境侵权。依据我国法律,因环境污染受到损害的个人,享有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

处理环境侵权起诉,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收集证据。这是关键环节,需收集能够证明侵权行为、损害后果以及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比如,遭受污染区域的照片、医院诊断证明、检测机构出具的污染检测报告等。

第二,确定被告。明确实施环境侵权行为的主体,可能是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

第三,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包含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内容。诉讼请求要明确具体,比如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

第五,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等。法院受理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当事人需积极参与庭审,配合法院查明事实。若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在规定时间内上诉。

以上是关于我国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