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

1.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这是构成环境侵权责任的首要条件,该行为表现为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改变生态系统结构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工业废水排放、砍伐森林等。

2.损害后果。指因环境侵权行为导致他人人身、财产等方面遭受的不利影响。人身损害包括健康受损、疾病发生等;财产损害涵盖农作物减产、养殖物死亡等。

3.因果关系。即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鉴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因果关系的判断往往较为困难,通常采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即只要受害人能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一定联系,而加害人不能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就可推定存在因果关系。

4.无免责事由。若存在法律规定的免责情形,如不可抗力且已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损害、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等,侵权人可不承担责任。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构成要件,行为人才需承担环境侵权责任。

二、环境污染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什么

环境污染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行协商:纠纷双方直接沟通,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就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该方式灵活简便,能避免繁琐法律程序,节省时间和费用,但可能因双方立场差异大而难以达成共识。

2.人民调解: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中立第三方介入,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纠纷进行调解。其优势在于有专业调解人员,调解结果较易被双方接受,不过调解协议不具强制执行力。

3.行政调解与处理:环保等相关行政部门可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调解或依法作出处理决定。行政部门具备专业知识和执法权,处理具有权威性,但可能受行政效率等因素影响。

4.仲裁:双方根据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和高效性等特点,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但仲裁费用相对较高。

5.诉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法院裁判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能确保纠纷得到公正解决,但诉讼程序复杂,耗时较长,且需支付一定诉讼费用。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包括什么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涉及多方面。在主体资格上,法律规定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在受案范围方面,主要针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破坏情形。

程序规定上,环境公益诉讼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可要求被告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等责任。行政公益诉讼则是针对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作为,致使环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可要求其依法履行职责。

证据规则上,原告需对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损害结果等进行初步举证,被告则可能需对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等承担举证责任。同时,法律鼓励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提供证据线索。

以上是关于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