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伤残精神抚慰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伤残精神抚慰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伤残精神抚慰金有明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在司法实践中,伤残往往会给受害人带来精神痛苦,所以伤残精神抚慰金是对受害人精神层面的一种补偿。法院会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以及侵权人的获利情况、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等多种因素,来确定精神抚慰金的具体数额。
二、请律师做伤残鉴定律师费用怎么算
律师费用收取并无统一标准,通常按以下因素综合确定:
1. 案件复杂程度:若伤残鉴定涉及多方面争议,法律关系复杂,费用会相对较高。比如涉及多个伤残等级评定或复杂因果关系认定等。
2. 工作量:律师为伤残鉴定投入的工作时间精力不同收费有别。像需多次调查取证、与多方沟通协调等,费用会增加。
3. 律师经验与知名度:经验丰富、知名度高的律师收费可能更高,因其专业能力能更好保障鉴定结果。
4.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律师收费也有差异,一般经济发达地区收费相对高些。
5. 委托方式:全程委托与阶段性委托收费不同,全程委托可能收费更优惠。
一般来说,收费方式有按比例收费、固定收费等。具体需与律师协商确定,可要求律师提供收费明细,明确收费依据和标准。
三、康复期间能做伤残鉴定吗有影响吗
康复期间可以做伤残鉴定,一般不会有不良影响。
通常在损伤治疗终结后就可进行伤残鉴定。康复期间进行鉴定,能依据当时的身体状况确定伤残等级。比如骨折患者,即使还在康复训练,也能通过鉴定判断骨折愈合程度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而评定伤残。
当然,康复可能会使身体状况持续改善。但只要达到临床稳定,即损伤经治疗后症状体征相对固定,就不影响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因为伤残鉴定是基于损伤当时及治疗后的综合情况评估,康复中的变化已在考量范围内。所以,康复期间进行伤残鉴定是可行的,能为后续的赔偿、理赔等事宜提供准确依据。
以上是关于伤残精神抚慰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