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追加股东后再次执行是恢复执行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追加股东后再次执行是恢复执行吗
追加股东后再次执行是否属于恢复执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若执行程序此前因法定事由(如申请人同意延期执行、被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等)而中止,追加股东后继续执行,则属于恢复执行。恢复执行是指执行程序开始后,因特定原因暂停,待该原因消除后继续进行。比如因被执行人无财产,法院裁定中止执行,追加有出资义务的股东后,发现股东有财产可执行,此时继续执行就是恢复执行。
若执行程序并未中止,只是在执行过程中追加股东作为被执行人继续执行,这不属于恢复执行。这种情况下,执行程序一直在持续,追加股东是为了扩大责任主体范围,以更好实现债权。例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股东存在抽逃出资等情形,直接追加股东承担责任继续执行。
所以,判断追加股东后再次执行是否为恢复执行,关键在于执行程序此前是否有过中止的情况。
二、怎么强制踢出一个股东的股权协议
强制踢出股东需遵循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以下为主要步骤及协议要点:
1.确认踢出依据:查看公司章程是否有对股东除名的相关规定,如未履行出资义务、损害公司利益等。同时依据《公司法》,当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返还,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返还的,公司可通过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
2.通知股东:公司应书面通知拟被除名的股东,告知其未履行的义务、违反的规定以及可能被除名的后果,并给予其合理的期限进行补救。
3.召开股东会: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召开股东会,就股东除名事项进行表决。决议内容应包括除名的原因、时间等关键信息。
4.签订股权协议:制作强制踢出股东的股权协议,明确双方身份信息、除名原因、股权处理方式(如无偿收回或按一定价格回购)、违约责任等内容。
5.办理变更登记:完成协议签订后,公司需向登记机关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以确认股东资格的变动。
在整个过程中,要确保程序合法合规,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三、协议转让股权的股东资格怎么认定
协议转让股权后股东资格的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1.股权转让协议效力:合法有效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基础。协议应符合法律规定,体现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与公序良俗。若协议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情形,可能被认定无效,影响股东资格认定。
2.出资证明书交付:股东出资后,公司会签发出资证明书。转让股权时,原股东将其交付给受让方,是受让方取得股东资格的重要标志。
3.股东名册变更:公司应置备股东名册,记载股东姓名或名称、住所及出资额等事项。受让方名字载入股东名册,可证明其获得股东资格。
4.工商登记变更:虽工商登记并非股东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但具有公示公信效力。办理工商登记变更后,能对抗第三人。
5.实际行使股东权利:受让方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行使表决权、获取分红等,也可作为认定股东资格的参考。
实践中需结合具体情况,全面审查判断受让方是否取得股东资格。
以上是关于追加股东后再次执行是恢复执行吗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