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我被法院强制执行,怎么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我被法院强制执行,怎么了
在民事纠纷里边儿闹到要在法庭上打官司的话,万一运气不好给判决书下来之后,银行卡就得小心点了,因为可能会面临着法庭强制执行,里面的钱很可能会被冻起来,但是呢,微信里边儿的零花钱啊,支付宝里面的余额什么的,倒还没啥事儿。
不过,法院还有权去查查看你的这些个人账户,看看里头到底藏有多少财产,然后再考虑是不是该拿出来去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法院书记员来说,这已经习以为常啦,他们就是专门干这个活儿的嘛,所以不用害怕他们会为难你的。
至于微信和支付宝的账号,法院也有的是权利可以去把它们给冻住。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微信账户已经被法院给冻住了,那就说明肯定是有个案子正在法院审理当中,你要做的最好事情就是赶紧去联系那个提起诉讼的人,跟他说说能不能先把冻结给解除了再说;如果不行的话,你还可以试着联系微信或者支付宝的客服人员,看看他们能不能给你提供点儿关于,法院什么时候会下令冻结这类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执行员必须造具清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被执行人--份。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属一份。第二百四十六条
被查封的财产,执行员可以指定被执行人负责保管。因被执行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第二百四十七条
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适于拍卖或者当事人双方同意不进行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变卖或者自行变卖。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交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采取前款措施,由院长签发搜查令。
二、未收到判决可以强制执行吗
在未收到判决的情况下,通常是不可以强制执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从法律程序角度。强制执行是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义务人仍未履行义务时,权利人依法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手段以实现其权利的程序。而判决未收到,意味着该判决尚未生效,法院无法依据未生效的判决去执行。因为判决只有在依法送达当事人且经过上诉期等法定程序后,才具有强制执行力。
二是从当事人权利保障角度。如果在当事人未收到判决时就进行强制执行,当事人可能无法知晓判决内容,也就无法行使上诉等救济权利,这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严重的侵害,违背了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的原则。
当然,如果存在特殊情况,比如通过公告送达等法定方式送达了判决,即使当事人实际未收到,但在法律上视为已送达且判决生效的,在符合条件时可以强制执行。
三、唯一住房能逃避法院强制执行吗
唯一住房在一定情况下不能逃避法院强制执行,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特殊考量。
一方面,若被执行人名下的唯一住房存在以下情形,法院可依法强制执行:其一,对被执行人有扶养义务的人名下有其他能够维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其二,执行依据生效后,被执行人为逃避债务转让其名下其他房屋;其三,申请执行人按照当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为被执行人及所扶养家属提供居住房屋,或者同意参照当地房屋租赁市场平均租金标准从该房屋的变价款中扣除五至八年租金。
另一方面,若唯一住房是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且不存在上述可执行的情形,法院一般会谨慎处理,保障其基本居住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能绝对逃避执行,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平衡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权益,若符合法定条件,仍会依法采取执行措施。
以上是关于我被法院强制执行,怎么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