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交警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交警怎么处理

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交警仍会依法处理。

首先,肇事逃逸是严重违法行为,不因双方和解而免除其行政责任。交警会根据事故情节,对逃逸者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还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同时,逃逸者驾驶证会被记12分。

其次,若逃逸行为造成交通事故,交警需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通常情况下,逃逸者会被认定为承担全部责任,但若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可减轻逃逸者责任。

再者,即使双方就民事赔偿达成和解,若逃逸行为构成犯罪,交警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例如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可能涉嫌交通肇事罪。

最后,交警处理完相关事宜后,会将事故处理结果告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若对处理结果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二、肇事逃逸自首后受害者家属写的谅解书能减刑么

肇事逃逸自首后,受害者家属所写的谅解书在一定程度上能对量刑产生影响,但不一定必然导致减刑。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自首属于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而受害者家属出具的谅解书,体现了受害者一方对犯罪嫌疑人的谅解态度,属于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司法实践中,法院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肇事逃逸情节并不严重,且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情节,再加上受害者家属的谅解书,法院很可能会酌情从轻处罚。但如果肇事逃逸造成了严重后果,如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等,即使有自首和谅解书,也不一定会大幅减刑,因为逃逸行为本身反映了犯罪嫌疑人主观上试图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社会危害性较大。

所以,谅解书对量刑有积极作用,但最终是否减刑以及减刑幅度,由法院根据具体案件情况依法判定。

三、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什么情况下判缓刑

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符合以下条件可判缓刑:

第一,需满足适用缓刑的基本条件。依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宣告缓刑。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满足了适用缓刑的刑种和刑期条件。

第二,在具体情节上,肇事者有积极的表现。比如在事故发生后,主动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及时报警,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情节。积极与被害人家属沟通,主动承担赔偿责任,尽力弥补受害者的损失,获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并出具谅解书。

第三,考察肇事者的一贯表现。若其平时表现良好,无违法犯罪记录,此次属于初犯、偶犯,再犯罪的可能性较低,也会增加适用缓刑的几率。

不过,是否适用缓刑,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依法作出判决。

以上是关于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交警怎么处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