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肇事逃逸未遂怎么认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肇事逃逸未遂怎么认定

肇事逃逸未遂认定需结合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判断。

主观上,肇事者要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比如,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为了不承担事故责任、逃避赔偿义务等而试图逃跑,这体现其主观恶意。

客观方面,需存在逃逸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例如,肇事者在发动车辆准备逃离现场时,被现场群众及时阻拦;或者刚驶离事故地点不远,就因道路堵塞无法继续前行而被随后赶来的交警截获。

还需明确,必须发生了交通事故。只有在交通事故这一前提下,才可能存在肇事逃逸未遂情况。如果没有发生碰撞、刮擦等事故,也就不存在肇事逃逸问题。

同时,逃逸行为与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肇事者的逃逸企图是因本次事故引发。若肇事者本身就有其他事务需离开,并非因事故而想逃离,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未遂。

综合主客观因素,从逃逸故意、逃逸行为、事故发生及因果关系等方面判断,才能准确认定肇事逃逸未遂。

二、肇事逃逸是什么性质的

肇事逃逸是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严重违背了法律规定和基本道德准则。

从法律层面看,根据不同情况,它可能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三方面责任。在民事上,逃逸者需承担事故的全部赔偿责任。由于其逃逸行为致使事故责任难以认定,所以法律规定由逃逸者承担赔偿受害人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全部费用。

行政方面,肇事逃逸者会面临罚款、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等处罚。这是对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严厉惩戒,旨在维护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

若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如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就会构成交通肇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刑罚根据情节轻重而定,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不仅损害了受害者权益,破坏了公序良俗,还对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肇事者无力赔偿如何办

肇事者无力赔偿时,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 由保险公司赔偿:若肇事车辆购买了保险,受害者可要求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进行赔偿。交强险和商业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担赔偿责任。

2. 协商分期赔偿:与肇事者及其家属协商,达成分期赔偿协议。让肇事者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分阶段履行赔偿义务,以减轻其一次性赔偿的压力。

3. 申请强制执行:受害者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法院判决后,若肇事者仍不履行赔偿义务,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其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等。

4. 寻求社会救助:若受害者家庭经济困难,符合条件的,可向民政部门、慈善组织等申请社会救助,缓解经济压力。

5. 确定是否存在连带责任人:查看是否存在其他应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如车辆所有人存在过错,也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处理过程中,受害者要保留好相关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肇事逃逸未遂怎么认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