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怎么认定呢》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怎么认定呢
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认定,需从以下方面考量:
第一,从事故后果判断。未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依据相关法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且逃逸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若未达此标准,通常不构成犯罪。比如轻微刮蹭,仅造成车辆表面损伤,未影响车辆正常使用,且未导致人员受伤,一般不属于犯罪情形。
第二,看主观故意与行为表现。逃逸指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若当事人因特殊原因,如送伤者去医院、因现场混乱被挤离等,并非故意逃避责任离开现场,事后主动配合调查处理,不认定为犯罪逃逸。
第三,考察当事人的责任划分。若在事故中当事人无责任或仅负次要责任,即便有离开现场的行为,通常也不构成犯罪。如因对方闯红灯导致碰撞,当事人因害怕被殴打离开现场,事后及时报警说明情况,不应认定为犯罪逃逸。
二、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标准是什么
肇事逃逸构成犯罪需符合一定标准。
从行为角度看,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这种逃跑行为是认定肇事逃逸犯罪的重要前提。
依据法律规定,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逃逸情形的,构成交通肇事罪。比如,在事故中因行为人逃逸,导致受害者因未能及时救治而重伤,且经认定其负主要或全部责任,就满足此条件。
若事故造成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后逃逸;或者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后逃逸的,也构成犯罪。例如,一场事故导致三人死亡,行为人承担同等责任却逃逸,其行为构成犯罪。
此外,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逃逸的,同样构成交通肇事罪。
总之,肇事逃逸是否构成犯罪,要结合事故后果、责任认定以及逃逸行为综合判断。
三、肇事逃逸被对方起诉会有啥后果
肇事逃逸被对方起诉,可能面临民事、行政和刑事三方面后果。
民事方面,根据《民法典》,逃逸者需承担事故全部赔偿责任。若造成人身伤害,要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若造成财产损失,需赔偿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法院判决后,若不履行赔偿义务,对方可申请强制执行,可能会冻结、划拨财产,拍卖车辆、房产等。
行政方面,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驾驶证记12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刑事方面,若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如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将依据《刑法》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是关于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怎么认定呢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