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类型包括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类型包括什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法定监护人。这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监护人,通常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其父母。若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则依次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担任。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法定监护人首先是配偶,其次是父母、子女等。
第二,指定监护人。当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第三,遗嘱指定监护人。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第四,协议确定监护人。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第五,意定监护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二、具有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人都有哪些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主体具有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权利:
1.未成年人的其他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2.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这些组织和机构在发现监护人存在严重侵害被监护人权益等法定情形时,有职责也有权利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3.民政部门在其他单位和个人未及时提起撤销监护人资格诉讼的情况下,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这是为了充分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无人维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情况。
这些主体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目的是为了保护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在合适的监护环境下成长或生活。
三、民法典残疾人的法定监护人怎么定
民法典规定,残疾人法定监护人的确定方式如下:
若残疾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监护人按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若对监护人的确定存在争议,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若残疾人是未成年人,其法定监护人是父母。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以上是关于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类型包括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