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怎么才算不赡养老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怎么才算不赡养老人

不赡养老人指赡养人未依法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义务。具体情形如下:

1. 经济供养缺失:赡养人有能力却不支付老人生活所需费用,如不承担老人的衣食住行开支,不提供必要的医疗费用。老人无经济来源或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赡养人拒绝给付赡养费,使老人生活陷入困境,就属于经济上不赡养。

2. 生活照料缺失: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赡养人应给予照料。若赡养人有条件却不照顾老人日常生活,如不协助老人穿衣、洗漱、进食,不陪伴就医等,即为未履行生活照料义务。

3. 精神慰藉缺失:赡养人应关心老人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人。如老人希望与赡养人共同生活或常常见面交流,赡养人却长期不看望、不问候,让老人情感上孤独无助,也是不赡养的表现。

判断是否不赡养老人,需综合考量赡养人的能力和老人的实际需求。老人权益受侵害时,可通过调解、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有没有不赡养的情形

存在不赡养的法定情形。

一是子女不具备赡养能力。当子女自身经济困难,缺乏劳动能力或收入极低,难以维持自身基本生活时,无法承担起对父母的赡养责任。比如子女患有重大疾病,长期失业且无其他经济来源,自身生活都难以保障,这种情况下无法对父母进行物质赡养。

二是父母对子女实施了严重犯罪行为。如果父母曾对子女实施故意杀害、虐待、遗弃、强奸等严重犯罪行为,从情理和法律精神层面,可能会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因为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子女的权益,破坏了亲子间的基本伦理关系。

不过,不赡养的情形判定需严格依法进行,通常要经过法定程序和相关证据证明。即便存在上述情形,在一些情况下,基于公序良俗和社会道德,子女也可能会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一定关怀和帮助。

三、有退休金赡养费标准

确定有退休金老人的赡养费标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首先,老人退休金若能满足其日常生活开销,子女可不支付赡养费,但仍需在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老人。若退休金不足以维持生活,子女应支付赡养费。

具体确定赡养费数额时,会考虑当地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一般来说,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各地法院审判实践是重要参考依据。

计算方式上,先计算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当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无力提供赡养费;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超出部分,两个子女以内的按 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 40%计算。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

此外,除金钱给付,子女还需在生活中关心老人,给予必要陪伴和帮助。赡养费标准并非固定不变,若老人生活成本增加或子女经济状况改变,可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调整。

以上是关于怎么才算不赡养老人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