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环境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包括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环境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包括什么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停止侵害。当侵权行为正在持续对环境或他人权益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该行为,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比如工厂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影响的居民可要求其立即停止排放。
第二,排除妨碍。若侵权行为妨碍了他人对环境资源的合法使用或正常生活,侵权人需排除这种妨碍。例如企业堆放废料阻塞了公共通道,就应及时清理。
第三,消除危险。当侵权行为虽尚未实际造成损害,但存在造成损害的现实危险时,侵权人要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如某化工企业储存的化学品有泄漏风险,需采取加固储存设施等措施。
第四,恢复原状。侵权人需将被损害的环境恢复到侵权行为发生前的状态。若森林被非法砍伐,侵权人应补种树木。
第五,赔偿损失。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侵权人要对受害人因环境侵权遭受的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进行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因水污染导致渔民养殖的鱼类死亡,侵权人需赔偿渔民的经济损失。
二、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行为。这是构成环境侵权的前提条件,行为可以是作为,如企业排放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也可以是不作为,如相关主体不履行防止生态破坏的义务。
二是损害后果。环境侵权行为通常会导致人身损害、财产损害以及环境权益损害。人身损害如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财产损害包括农作物减产、养殖物死亡等;环境权益损害则表现为生态环境的破坏、景观的损害等。
三是因果关系。即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由于环境侵权具有复杂性、潜伏性等特点,因果关系的认定往往较为困难,在司法实践中,常采用因果关系推定等方法来判断。
四是不要求行为人有过错。在环境侵权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故意或过失,只要其实施了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就应承担侵权责任,但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除外。
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包括哪些情形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是一类概括性罪名,涵盖多种具体情形:
1.污染环境类: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
2.非法捕捞类: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
3.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类: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4.非法狩猎类: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
5.非法占用农用地类: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
6.非法采矿类: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
7.破坏森林资源类:包括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等情形。
以上是关于环境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包括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