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民法典中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民法典中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民法典里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认定主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形。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若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合同有效;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同样有催告权,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总之,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取决于有权人是否追认等因素,在追认前处于不确定状态,追认后有效,拒绝追认则无效。
二、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有效还是效力待定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有效。
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曾被认定为效力待定。但《民法典》出台后,对该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民法典》第597条规定,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即便出卖人对标的物没有处分权,并不影响其与买受人签订的合同的效力。合同是否有效,应依据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判断,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也就是说,无权处分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合同是有效的。若因无权处分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比如无法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买受人可通过解除合同并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等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三、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吗
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而是有效合同。
表见代理是指虽然行为人事实上无代理权,但相对人有理由认为行为人有代理权而与其进行法律行为,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代理。在表见代理情形下,为保护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与交易安全,法律赋予该代理行为有效。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因行为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欠缺而使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须经有权人追认才能生效。它与表见代理有着本质区别。效力待定合同在被追认前,其效力悬而未决;而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自始有效,无需被代理人追认。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该代理行为就直接约束被代理人,被代理人需履行合同义务。若被代理人因履行合同遭受损失,可向无权代理人追偿。所以,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并非效力待定合同。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中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