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签订的合同是否还有效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签订的合同是否还有效力

合同诈骗罪成立后,所签订合同的效力需分情况判断。

若合同仅涉及一方欺诈,属于可撤销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在被撤销前,合同是有效的;一旦被撤销,则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例如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欺骗乙签订买卖合同,乙在知晓真相后,可在规定时间内请求撤销该合同。

若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情形,合同无效。因为这类合同违背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原则。比如甲、乙恶意串通,通过签订虚假合同骗取丙的财物,此合同即为无效合同。

若犯罪行为仅为合同一方的手段,不影响合同本身的履行及其他条款的合法性,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部分合同条款仍可能有效。比如合同中部分条款与诈骗行为无关,该部分条款可继续有效。

二、恋爱诈骗一般不立案的原因是什么

恋爱诈骗一般不立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证据不足:被害人往往难以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诈骗事实。比如仅有聊天记录、转账记录,但无法证明对方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或难以证明对方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主观故意。

2.行为性质界定模糊:恋爱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经济往来和情感互动,有些行为可能被认为是正常的赠与、借贷或情感纠葛,与诈骗行为界限不清晰。比如情侣之间互相赠送礼物、自愿转账等,难以直接认定为诈骗。

3.金额未达标准:不同地区对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有所不同。若诈骗金额未达到当地规定的立案数额,公安机关可能不予立案。

4.难以确定犯罪地:恋爱关系中,双方可能身处不同地区,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地难以确定,导致管辖权不明确,影响立案。

5.当事人报案表述不清:被害人在报案时可能表述混乱,无法清晰准确地说明案件关键情节和诈骗过程,使公安机关难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三、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如何去区分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可从以下方面区分:

-主观目的:贷款诈骗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即不想归还贷款;而骗取贷款罪中,行为人主观上只是为了骗取贷款,并无非法占有目的,通常打算归还,只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贷款。

-客观行为:二者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贷款诈骗罪的行为手段往往更为恶劣、隐蔽,可能涉及伪造大量重要文件,虚构贷款用途、还款能力等,以达到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骗取贷款罪一般表现为提供部分虚假材料,如虚报财务报表、夸大经营业绩等。

-法律后果:两罪量刑不同。贷款诈骗罪法定刑更重,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骗取贷款罪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签订的合同是否还有效力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