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盖假章骗人三万元是不是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盖假章骗人三万元是不是合同诈骗罪

合同盖假章骗人三万元很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

在此案例中,使用假章签订合同的行为属于虚构事实。行为人故意盖假章,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误以为是真实有效的合同而与之交易,符合合同诈骗罪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构成要件。而骗取三万元,达到了合同诈骗罪的入罪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当然,判断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还需综合全案事实考量。比如行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意愿、是否有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等。如果有证据表明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积极履行合同的行为,可能不构成此罪。但仅从合同盖假章骗取三万元这一表述来看,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可能性较大。

二、骗取保证金一般是否会构成合同诈骗罪

骗取保证金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判定。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若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交付保证金,且达到一定数额标准,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例如,在合同交易中,虚构不存在的项目,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交付保证金,之后携款潜逃,这种情况构成合同诈骗罪。

但并非所有骗取保证金的行为都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只是因经济纠纷或其他非故意的原因导致未能及时退还保证金,或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欺骗行为,但未达到“非法占有”的程度,就不构成此罪。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因经营困难暂时无法退还保证金,但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计划,这种情况通常属于民事纠纷。

总之,骗取保证金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罪,要综合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方式、骗取金额等因素判断。

三、透支信用卡但是有抵押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

透支信用卡且有抵押,一般不构成信用卡诈骗。信用卡诈骗罪的核心在于非法占有目的与恶意透支行为。

若持卡人虽透支信用卡,但提供了抵押,表明其有还款意愿和能力保障,通常不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透支。比如持卡人因突发资金周转困难而透支,同时提供房产等抵押物,之后积极与银行沟通,制定还款计划,这种情况倾向于正常的借贷纠纷。

然而,若出现以下情形,仍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一是持卡人明知抵押物价值远低于透支金额,存在欺诈故意。二是提供虚假抵押物,骗取银行信任以获取透支额度。三是透支后故意转移、隐匿抵押物,使银行无法实现抵押权。

判断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需结合持卡人透支时的主观意图、还款表现及抵押物情况等综合考量。有抵押并非绝对排除信用卡诈骗的可能,具体案件要具体分析。

以上是关于合同盖假章骗人三万元是不是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