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如何认定买卖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如何认定买卖合同诈骗罪

认定买卖合同诈骗罪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首先,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人要有非法占有目的。这可通过其行为表现判断,如签订合同后,故意挥霍货款,导致无法返还;或携款潜逃,逃避履行合同义务。

其次,客观行为方面存在欺骗手段。常见情形有虚构事实,如谎称自己有大量货物,实际并无;隐瞒真相,比如隐瞒货物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此外,还包括假冒身份签订合同,使用伪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

再者,从合同履行情况分析。若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或仅履行小部分以骗取对方信任继续交付财物,也可能构成该罪。比如收取货款后,不组织生产或采购货物,而是将款项用于其他用途。

最后,造成的后果也是重要考量因素。被骗方因行为人的诈骗行为遭受较大财产损失,才符合该罪的立案标准。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主客观条件,才能认定构成买卖合同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需根据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准确判断。

二、买卖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

认定买卖合同诈骗罪,需从以下方面判断:

首先,看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犯罪人通常会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此欺骗对方当事人,使其产生错误认识。比如虚构合同标的、伪造相关资质证明等。

其次,考察行为人主观故意。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这可从其签订合同后的履行行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等方面判断。若拿到对方货款后用于挥霍,而不是用于合同相关的生产经营,就可能存在非法占有目的。

再次,分析合同履行能力。签订合同时,行为人有无实际履行能力也是重要认定因素。若明知自己无履行能力,却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很可能构成诈骗。

最后,看财物处置情况。取得对方财物后,若不是正常用于履行合同,而是转移、隐匿或用于非法活动,也倾向于认定为诈骗。

总之,认定买卖合同诈骗罪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依据法律规定准确判断。

三、签了合同如何告中介诈骗

若签合同后要告中介诈骗,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收集证据:收集能证明中介诈骗的关键证据,如合同文本,查看其中是否存在虚假条款、隐瞒重要信息等情况;保留与中介的沟通记录,包括聊天记录、邮件、通话录音等,以确认中介是否有欺诈性表述;整理支付凭证,如转账记录、收据等,明确资金流向。

2. 与中介协商:掌握证据后,可先尝试与中介沟通,指出其欺诈行为,并要求解决问题。沟通过程可录音,以备后续使用。

3. 向相关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向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投诉,提交收集的证据,请求协助处理。

4. 报警:若中介诈骗行为涉嫌犯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详细说明案件情况,提供证据,配合警方调查。

5. 提起诉讼:准备好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中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

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如何认定买卖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