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与关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与关系

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存在密切关系,均属诈骗类犯罪,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

1. 侵犯客体: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也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合同管理制度。

2. 行为手段:诈骗罪的手段多样,没有特别限制;合同诈骗罪必须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实施诈骗。

3. 犯罪主体:诈骗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合同诈骗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 法律适用:当行为同时符合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时,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优先适用合同诈骗罪。

实践中,需依据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准确判断适用罪名,以确保罪责刑相适应,维护法律公正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界限一样吗

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界限不一样,二者存在明显区别。

从定义上看,合同诈骗罪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诈骗罪是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

在侵犯客体方面,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扰乱市场秩序,又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物所有权。

客观方面,合同诈骗罪的行为发生在合同交易活动中,犯罪手段与合同相关;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更宽泛,不限于合同领域。

犯罪主体上,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量刑方面,虽然二者都是依据诈骗数额量刑,但合同诈骗罪因涉及扰乱市场秩序,量刑规定有所不同。

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在多个方面存在界限差异,司法实践中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准确区分适用。

三、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根据相关规定有如下情况,为你介绍其中部分常见情形:

1. 虚构事实订立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达到较大标准。这里的虚构事实,指行为人编造或歪曲实际情况,以此诱使对方签订合同。

2. 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进行诈骗。即不法分子假冒他人身份,利用他人信誉与对方订立合同并骗取财物。

3. 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比如用假的汇票、本票或虚假的房产证等,让对方相信其履约能力,从而签订合同。

4.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在拿到对方财物后,直接消失不见,使对方无法追讨。

5.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这是一个兜底条款,涵盖了其他未明确列举但本质属于合同诈骗的行为。通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欺诈,骗取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就达到立案标准。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与关系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