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虚假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虚假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虚假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依法成立、具有责任能力的单位,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主观要件: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客体要件:该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本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而虚假合同诈骗行为破坏了这种秩序。

-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常见行为如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

二、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及与诈骗罪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存在明显区别:

1.侵犯客体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而诈骗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合同诈骗罪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合同的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诈骗罪的行为方式则更为广泛,不限于合同交易。

3.犯罪主体不同。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而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两者对于正确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

三、公司涉及非法集资和诈骗,员工怎么办

当公司涉及非法集资和诈骗时,员工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1.及时了解情况:员工要尽快全面了解公司非法集资和诈骗的具体情况,包括事件规模、自身参与程度等。若自身未参与违法活动,收集能证明自己清白的工作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

2.停止相关工作:一旦发现公司存在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立即停止参与任何可能涉及非法集资和诈骗的业务活动,避免自身违法风险进一步扩大。

3.向相关部门反映:可向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等举报公司的违法犯罪行为,配合调查,如实提供所知信息和证据。

4.寻求法律帮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法律责任和权益。在律师指导下处理后续事务,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5.配合调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如实陈述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不要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否则可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总之,员工在面对公司非法集资和诈骗问题时,应保持冷静,依法依规处理,以保护自身权益和避免法律风险。

以上是关于虚假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