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怎样认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怎样认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认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需从以下方面判断:

- 主体方面: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即可成为犯罪主体;单位实施犯罪行为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

- 主观方面: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包括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而故意签订合同,或者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 客体方面: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

-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情形有: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等。

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需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判断。

二、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

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需依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从以下方面考量:

一是主观方面,行为人要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即其在行为时就打算通过欺骗手段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

二是客观行为上,实施了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编造根本不存在的情况;或隐瞒真相,故意不透露真实信息。这些欺诈行为要达到足以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

三是被害人因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此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也就是说,被害人是在被欺骗的情况下,主动交出财物。

四是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根据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地区可结合本地情况确定具体标准。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才能认定构成诈骗罪。实践中,具体案件的判断会更复杂,需结合全案证据和事实综合分析。

三、怎么样算诈骗多少钱才能立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关于诈骗立案金额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达到此标准的,公安机关通常会予以立案追诉。不过,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具体的立案标准有所差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立案标准可能高于三千元;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三千元以下达到一定程度也会立案。

除了数额标准外,即使诈骗金额未达标准,但存在多次实施诈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形的,也可能会被立案处理。在实际中,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并立案,不仅看数额,还需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

以上是关于怎样认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中天法律咨询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