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存在什么不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存在什么不同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

- 定义: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

- 侵犯客体:诈骗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又扰乱市场交易秩序。

- 行为手段:诈骗罪手段广泛,不限于合同形式,可通过各种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方式实施。合同诈骗罪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欺诈行为与合同紧密相关。

- 主体:诈骗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合同诈骗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 立案标准:诈骗罪数额标准各地有差异,一般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立案。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通常高于诈骗罪,一般在两万元以上。

二、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有何具体区别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存在以下区别:

- 侵犯客体不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是单一客体。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

- 行为手段不同:诈骗罪的手段更为宽泛,通常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合同诈骗罪则是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实施诈骗行为,其手段依托于合同这一形式。

- 主体不同: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 立案标准不同:一般来说,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相对低于合同诈骗罪。这是因为合同诈骗罪发生在经济活动中,其造成的危害后果往往更为严重,涉及金额通常较大。

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二者,需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判断行为是否利用了合同以及是否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等因素。

三、诈骗罪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况有什么

诈骗罪免于刑事处罚存在多种情况。其一,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比如诈骗金额较小,且在整个过程中未对被害人造成严重损失,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大。

其二,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或立功表现。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立功则是指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对于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其三,在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这体现了犯罪嫌疑人积极弥补被害人损失的态度,可减少犯罪行为带来的危害后果,有可能被免于刑事处罚。

其四,被害人谅解。如果犯罪嫌疑人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礼道歉以及真诚悔罪等情况,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其五,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如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盲人、聋哑人等,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免于刑事处罚。

以上是关于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存在什么不同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