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检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检察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在检察认定上存在明显区别。

从犯罪客体看,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又扰乱市场交易秩序;而诈骗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物所有权。

客观方面,合同诈骗罪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利用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诈骗罪则不限于合同领域,手段更为宽泛。

主体方面,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在认定时,会重点审查行为是否发生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环节。若在经济交往、合同交易中出现欺诈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按合同诈骗罪处理;若欺诈行为与合同无关,一般认定为诈骗罪。此外,对于单位实施的诈骗行为,若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若是个人实施的诈骗行为,通常认定为诈骗罪。

二、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存在以下区别:

1. 行为方式:合同诈骗罪主要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利用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而普通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更为宽泛,不限于合同领域,可通过各种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

2. 侵犯客体: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又扰乱市场交易秩序。普通诈骗罪侵犯的客体则比较单一,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

3. 犯罪主体: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而普通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4. 法律适用:在司法实践中,若诈骗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适用合同诈骗罪的相关规定定罪处罚。当诈骗行为不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但符合普通诈骗罪构成要件时,则以普通诈骗罪论处。

总之,虽然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都属于诈骗犯罪,但在行为方式、侵犯客体、犯罪主体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准确区分二者,有助于正确定罪量刑,维护司法公正。

三、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有所不同。

诈骗罪方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达到该标准即应予以立案追诉。不过,各地区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具体情形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总体而言,合同诈骗罪是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的诈骗犯罪,与普通诈骗罪在立案数额及适用场景上存在差异。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检察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