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的区别

针对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两种法律概念进行辨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法律上的归类、构成要件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等各有差异。

具体而言,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层面:首先,从主观故意和目的角度来看,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其动机乃是恶意占有他人财产,其旨在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和占有对方的财产;合同欺诈行为人的动机可能更为多元,他们可能追求更高的金融收益,但并不一定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最终目的。

在适用范畴方面,尽管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两种行为均发生于合同签订阶段,但是合同诈骗罪的适用范围远不止于此,它更延伸至合同履行的全过程中;而相比之下,合同欺诈通常仅仅出现在合同签署之时。

再者,两种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相互间存在明显差异,合同诈骗罪可能构成刑事责任,需要承担刑事处罚的后果;而对于合同欺诈行为,它一般仅产生民事责任,即由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义务。

在行为人实施诈骗的手段方面,合同诈骗罪通常采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文规定的特殊手段;相比之下,合同欺诈行为人的手法则可能更为多样化,未必涉及任何刑事犯罪活动。

最后,在获取财物后的处置方式上,合同诈骗罪行为人往往将骗得的财产用作自行挥霍享乐之用,几乎没有任何偿还的意图或计划;相较之下,合同欺诈行为人则可能依照约定妥为运用出自欺诈手段所得的财产。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诈骗19万判几年

对于犯下诈骗罪且涉及财产十九万人民币的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判处被告人三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诈骗行为是由多名被告共同进行的,那么他们将构成共同犯罪。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依据各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判定其为主犯或从犯。

对于从犯,法院一般会酌情给予从轻处理或减轻处罚。

至于具体的判决结果,则需要经过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后方能得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