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1.主观动机呈现出差异。在合同诈骗行为中,犯罪分子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合同这一合法手段,欺骗和蒙蔽他人从而非法获取对方当事人的财产。
在合同欺诈行为中,尽管行为人同样以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为导向,但是他们意图依靠合同的有效执行来实现这一目的,而非直接采用违法手段。
2.法律性质截然不同。合同诈骗作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严重违背了刑法之规定,理应受到相应的刑事制裁,相应地,该类行为位于公法范畴之内,由刑法所进行调整和规制。而合同欺诈行为则属于民事法律制度的范畴,受到民法典的规范和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罪与无权处分的区别
合同欺诈罪必须是以诈骗的手法进行非法活动和犯法行为的体现,然而,无物处分并不必定会导致犯罪的发生。合同欺诈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署以及履行合同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诸如虚构事实或者掩盖真相等欺诈手段,诱使对方当事人交付财务产生所有权转移,且这种行为从中取得了一定额度以上的收益。而所谓的“无权处分”,是指行为人并未拥有相应的处分权,但却以自身名义实施了对他人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行为。
三、合同诈骗怎么量刑案例
咱们都知道现实生活里,合同诈骗常常会跟我们日常的商业活动中的合同纠纷搞得有点儿让人一头雾水,很难分辨清楚。对于这种情况法律上规定了三个档次的量刑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制裁手段包括罚款、有期徒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等各种方式,由轻到重可以分为三层,三年以下或拘役外加罚金;接下来是三年到十年内的有期徒刑;最后一档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到底意思其实就是指那些别有所图的人们,在签合同或者享受合同过程中,总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欺诈手段来获取别人钱财的行为。这种做违反了国家对商业活动管理的基本原则,当然也涉及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私人财产权益。所以这个罪名侵犯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利益,更是妨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那种利用虚假信息来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就可以视为是合同诈骗。不过被骗的金额可是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行,也就是说,必须要有较大的犯罪数额才能立案。那什么叫“数额较大”说白了,就是在签订、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故意用谎言去欺骗他人,从而获利,这种手法如果达到了没有特别指示就要立案起诉的地步,那么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只要是公安局进行正式调查的案件,涉及的诈骗财物价值都要超过五千元,数字越大越严重。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