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如何认定构成合同欺诈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如何认定构成合同欺诈罪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欺诈者具备主观上的欺诈意图。
具体来说,这一欺诈意图应以明知自己的表述存在虚假性,并且能够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为前提条件,在有意或无意中放任或推动这种结果的实现。
欺诈意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谎言来阐述虚假事实;其二,则是通过诱导的手段使他人进入到错误的认知当中。
其次,欺诈者必须实际采取了欺诈行为。
这里所说的欺诈行为,是指欺诈者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动等方式,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向他人传达虚假信息的行为。
无论被欺诈者是否因此陷入错误、加深错误或者维持错误,都不能改变欺诈者虚构事实、篡改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的本质。
欺诈行为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第三个要素是,被欺诈者因为受到欺诈而陷入错误的认识。
这里所说的错误,并非由于被欺诈者自身的疏忽大意造成,而是完全由欺诈者的欺诈行为所引发。
错误,简单地说,就是对于合同内容以及其他重要事项的理解出现偏差。
第四个要素是,被欺诈者因为错误的认识而做出了意思表示。
也就是说,被欺诈者的行为是基于错误的认识而产生的,而不是出于其真实意愿。
最后一个要素是,欺诈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以欺诈手段达成的合同有效吗是不是能撤销
关于合同的法律效力,其实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是以欺诈为手段签订的合同,要是这个行为给国家利益带来了损害的话,那么合同从它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无效了;反之,如果没有对国家造成损失,那这个合同就被称为效力待定的合同;然后看合同的另一方是否认可这份合同,要是对方接受了,那么合同就会生效;但如果对方通过协商或者去法院打官司来取消了这个合同,那么合同就会失效。
最后,对于那些以欺诈为手段签订的合同,当事人是有权利去撤销的。
三、问一下欺诈签订的合同有无效力
知道怎么回事吧?通过欺骗手段达成的合同,可视为是可撤销的!就是那种开始就没啥法律效力的合同。
根据我们的民法典,可撤销的合同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因为重大误解而签的合同;用欺骗的方式来签的合同;还有就是被别人骗了,然后被迫签的合同等等。
如果你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着签了合同,那你完全可以去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这个合同。
以上是关于如何认定构成合同欺诈罪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