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欺诈最高多少金额可以起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欺诈最高多少金额可以起诉

在缔结及执行合同过程中,有蓄意欺诈行为,涉及到的诈骗金额达到两万元或以上的,那么该案件就应当启动法律程序进行诉讼追查。而所谓的‘合同诈骗’就是指那些以非法获取他人财产利益为最终目的,在签署、履行相关合同时,采用诸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布置陷阱等手法,从而从对方手中骗得财产的恶劣行径。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对合同诈骗犯罪的相关规定,其具体数额标准如下:首先,个人实施诈骗行为,所涉诈骗金额在五千元至两万元之间;其次,如果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诈骗活动,并且诈骗所得全部归属于单位,那么诈骗金额在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之间的,也将被视为合同诈骗罪。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欺诈追诉期一般几年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最长追诉时效限时为十五年之久。在该情况下,如下所述的四种不同量刑档次的犯罪案件将分别受到相应的时效限制:(1)对于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五年;

(2)针对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十年;

(3)若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则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十五年;

(4)而对于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案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二十年。

若在二十年后仍被认定为必须进行追诉的案件,需经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核准后方可继续进行追诉工作。

三、合同欺诈主体必须虚构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之认定准则:首先审视行为人为达成交易而提供的主体资格信息。若签署合同时,商家该提供的资信证明如营业执照等存在严重虚假成分、无实际经营场所及资金、货物供应等重大事实问题,那么我们便可初步判定此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其次关注行为人对合同内容的执行能力或保证。假如行为人在合同签署当时或有效期之内拥有足够实力的货物供应渠道、稳定的资金来源或担保措施,或者在合同期限内具备寻找新的货源、资金的可能,亦或是有能力承担违约责任等条件,那么我们就应当认可他们具有履约的能力。再次观察行为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诚意和具体行动。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或者尽管经过努力仍无法完全或大部分履行合同义务,但他们愿意主动归还已经从对方当事人处获取的财物,或者愿意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都表明了行为人具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相反地,如果行为人在签署合同后并未认真思考如何履行合同条款,或者仅仅是为了履行其中一部分而承诺,对于剩余部分却置之不理,既不归还已获取的对方当事人的款项,也不退还货物,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他们缺乏履行合同的诚意和实际行动。最后,我们需要关注行为人对所获得款项的处理方式。如果合同当事人在收到对方支付的货款后,将这些款项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支付合同履行所需的必要费用,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欺诈行为仍然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然而,如果行为人在获得对方财物后,将其用于清偿他人债务或大肆挥霍使用,从事犯罪活动,甚至违反法律规定携带财产逃离,根本不履行合同约定,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判断出这种行为已经跨越了民事义务的界限,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以上是关于合同欺诈最高多少金额可以起诉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