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欺诈追诉期一般几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欺诈追诉期一般几年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最长追诉时效限时为十五年之久。在该情况下,如下所述的四种不同量刑档次的犯罪案件将分别受到相应的时效限制:(1)对于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五年;

(2)针对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十年;

(3)若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则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十五年;

(4)而对于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案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二十年。

若在二十年后仍被认定为必须进行追诉的案件,需经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核准后方可继续进行追诉工作。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合同欺诈主体必须虚构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之认定准则:首先审视行为人为达成交易而提供的主体资格信息。若签署合同时,商家该提供的资信证明如营业执照等存在严重虚假成分、无实际经营场所及资金、货物供应等重大事实问题,那么我们便可初步判定此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其次关注行为人对合同内容的执行能力或保证。假如行为人在合同签署当时或有效期之内拥有足够实力的货物供应渠道、稳定的资金来源或担保措施,或者在合同期限内具备寻找新的货源、资金的可能,亦或是有能力承担违约责任等条件,那么我们就应当认可他们具有履约的能力。再次观察行为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诚意和具体行动。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或者尽管经过努力仍无法完全或大部分履行合同义务,但他们愿意主动归还已经从对方当事人处获取的财物,或者愿意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都表明了行为人具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相反地,如果行为人在签署合同后并未认真思考如何履行合同条款,或者仅仅是为了履行其中一部分而承诺,对于剩余部分却置之不理,既不归还已获取的对方当事人的款项,也不退还货物,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他们缺乏履行合同的诚意和实际行动。最后,我们需要关注行为人对所获得款项的处理方式。如果合同当事人在收到对方支付的货款后,将这些款项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支付合同履行所需的必要费用,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欺诈行为仍然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然而,如果行为人在获得对方财物后,将其用于清偿他人债务或大肆挥霍使用,从事犯罪活动,甚至违反法律规定携带财产逃离,根本不履行合同约定,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判断出这种行为已经跨越了民事义务的界限,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三、合同欺诈找公安有用吗

在遭受合同诈骗的侵害之际,向公安机关提交举报是合理而又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公安机关依法拥有职权对涉嫌欺诈的行为进行深入调查;若经查证确属刑事案件范畴,其行为将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积极报案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妥善保存相关证据材料,有力支持接下来可能需要展开的法律维权行动,进而有效阻止欺诈行为的进一步蔓延,切实维护自己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合同欺诈追诉期一般几年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