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存在多方面区别:
首先,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属民事行为,旨在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以谋取一定经济利益,受民事法律调整;合同诈骗是刑事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
其次,主观故意内容不同。合同欺诈行为人主观上希望通过欺诈获取一定经济利益,但不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合同诈骗行为人则以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为直接目的,意图将财物据为己有。
再者,行为手段不同。合同欺诈通常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通过夸大事实、隐瞒部分真相来误导对方;合同诈骗手段更为恶劣,如虚构事实、伪造身份等,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交付财物。
最后,法律后果不同。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民事赔偿责任,受损方可以要求欺诈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等;合同诈骗的行为人除承担返还财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外,还将面临刑事处罚,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二、合同欺诈合同诈骗的区别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存在多方面区别:
一是主观目的不同。合同欺诈主要是为谋取一定经济利益,通过欺骗手段促使对方签订、履行合同,获取交易中的优势,并非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为根本目的。而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手段骗对方财物。
二是行为手段不同。合同欺诈通常是在合同交易框架内,对部分关键信息作不实陈述或隐瞒,一定程度上仍有履行合同意愿和行为。合同诈骗则往往采用更为恶劣手段,如伪造身份、虚构项目等,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
三是法律后果不同。合同欺诈一般属民事纠纷,受民法调整,受损方主要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欺诈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合同诈骗属刑事犯罪,由刑法调整,诈骗者除承担返还财物、赔偿损失民事责任外,还会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罚金等。
三、诈骗罪未遂与既遂区别
诈骗罪未遂与既遂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犯罪结果:既遂要求犯罪人成功骗取被害人财物,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犯罪人实际取得对财物的控制,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未遂则是犯罪人虽实施诈骗行为,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实际取得财物控制,被害人未实际失去财产。
-法律量刑:既遂依据《刑法》中诈骗罪条款,结合犯罪数额、情节等综合考量量刑;未遂虽也以诈骗罪论处,但由于未完成犯罪,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在量刑时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司法认定:判断既遂,需看诈骗行为是否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此处分财产,犯罪人是否实际占有财物;认定未遂,重点考察犯罪人实施诈骗行为后,因何种意志以外因素未得逞,如被害人及时识破骗局、警方提前介入等。总之,二者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实现诈骗犯罪的完整构成要件,对司法实践量刑与定性至关重要。
以上是关于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