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欺诈属于民事还是刑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欺诈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合同欺诈行为的性质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是民事还是刑事。
从民事角度看,若欺诈行为情节较轻,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受欺诈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主张合同可撤销,要求欺诈方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弥补因欺诈行为遭受的经济损失。
从刑事角度讲,当合同欺诈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时,就属于刑事犯罪。一般来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达到一定数额,比如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各地司法实践数额标准略有差异),会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此时,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包括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所以,合同欺诈行为既可能引发民事纠纷,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关键在于欺诈行为的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
二、二手房中介合同欺诈无效赔偿标准
二手房中介合同若被认定欺诈无效,赔偿标准如下:
首先,返还财产。中介应将因欺诈而从合同相对方获取的财产,如已收取的中介费等,全额返还。这是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财产状态。
其次,赔偿损失。损失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因合同欺诈行为直接导致的财产减少,例如为履行合同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像看房的交通费用、因相信合同有效而支付的房屋评估费等。间接损失是指合同正常履行本可获得的利益丧失。比如因中介欺诈,购房者错失购买更合适房屋后房价上涨带来的差价利益。但间接损失的赔偿需具有可预见性,即欺诈方在实施欺诈行为时能够预见到该损失可能发生。
再者,若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增加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具体赔偿需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及证据确定。
三、存在欺诈的合同是无效合同吗
存在欺诈的合同并非必然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若受欺诈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如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等将发生。但如果受欺诈方未在规定时间内行使撤销权,合同继续有效,双方需依约履行。
所以,存在欺诈情形的合同效力处于可撤销状态,关键在于受欺诈方是否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
以上是关于合同欺诈属于民事还是刑事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