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合同欺诈罪和合同诈骗罪一样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合同欺诈罪和合同诈骗罪一样吗

合同欺诈罪和合同诈骗罪并不一样,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其一,法律概念不同。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合同欺诈罪”这一罪名,准确来说应是民事欺诈行为。它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而合同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

其二,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欺诈行为主要引发的是民事责任,受欺诈方可以通过撤销合同、要求赔偿损失等民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而合同诈骗罪是刑事犯罪,一旦构成该罪,犯罪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等。

其三,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促成交易、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不一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合同诈骗罪的核心在于犯罪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

二、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存在诸多区别:

首先,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属于民事行为,是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一方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告知虚假信息,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损害对方利益,受民法等相关法律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刑事犯罪行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和公私财产安全,触犯刑法。

其次,主观目的不同。合同欺诈目的主要是通过欺诈手段获取一定经济利益,通常仍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合同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为根本目的,自始就没有履行合同的意图。

再者,行为手段不同。合同欺诈手段多表现为夸大事实、隐瞒部分真相,对合同主要内容仍有履行可能。合同诈骗罪手段更为恶劣,如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虚假担保等,完全是通过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物。

最后,法律后果不同。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民事赔偿责任,受损方可以要求欺诈方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合同诈骗罪则除了要承担返还财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外,犯罪人还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三、合同欺诈和诈骗罪的区别

合同欺诈与诈骗罪存在多方面区别:

-法律性质:合同欺诈主要属于民事范畴,指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损害对方利益,受民事法律调整;诈骗罪是刑事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触犯刑法。

-行为手段:合同欺诈通常围绕合同相关事宜展开,如虚构合同主体、夸大履约能力等,欺诈行为与合同履行有紧密联系;诈骗罪手段更为多样,不局限于合同领域,可能利用各种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式骗取财物。

-主观目的:合同欺诈目的常是获取合同利益,通过欺诈增加自身在合同中的收益;诈骗罪主观上是直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无履行合同或给予相应对价的意图。

-追究责任方式:合同欺诈一般由受欺诈方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欺诈方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撤销合同等;诈骗罪由司法机关主动介入,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以上是关于合同欺诈罪和合同诈骗罪一样吗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