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二手房中介合同欺诈无效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二手房中介合同欺诈无效赔偿标准

二手房中介合同若被认定欺诈无效,赔偿标准如下:

首先,返还财产。中介应将因欺诈而从合同相对方获取的财产,如已收取的中介费等,全额返还。这是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财产状态。

其次,赔偿损失。损失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因合同欺诈行为直接导致的财产减少,例如为履行合同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像看房的交通费用、因相信合同有效而支付的房屋评估费等。间接损失是指合同正常履行本可获得的利益丧失。比如因中介欺诈,购房者错失购买更合适房屋后房价上涨带来的差价利益。但间接损失的赔偿需具有可预见性,即欺诈方在实施欺诈行为时能够预见到该损失可能发生。

再者,若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增加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具体赔偿需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及证据确定。

二、存在欺诈的合同是无效合同吗

存在欺诈的合同并非必然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若受欺诈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如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等将发生。但如果受欺诈方未在规定时间内行使撤销权,合同继续有效,双方需依约履行。

所以,存在欺诈情形的合同效力处于可撤销状态,关键在于受欺诈方是否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

三、欺诈合同认定无效还是违约

欺诈合同并非必然认定为无效或违约,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

若欺诈行为损害国家利益,合同会被认定无效。在此情形下,合同自始不具备法律效力,双方基于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自始不存在,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有过错的一方还需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若欺诈行为未损害国家利益,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处理方式与无效合同类似。

而违约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若欺诈合同本身有效,一方基于欺诈手段订立合同后,又出现不履行约定义务等符合违约构成要件的行为,那么构成违约。违约方需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总之,欺诈合同究竟按无效、可撤销还是违约处理,关键在于欺诈行为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以及合同履行情况等具体事实。

以上是关于二手房中介合同欺诈无效赔偿标准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