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中介合同法律术语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中介合同法律术语有哪些

中介合同中的常见法律术语如下:

1. 中介人:指在中介合同中,为委托人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提供介绍、媒介服务的一方当事人。其主要义务是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

2. 委托人:即委托中介人提供服务的一方。委托人有支付报酬的义务,当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时,委托人应按约定支付报酬。

3. 报酬请求权: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后,享有要求委托人支付报酬的权利。报酬的数额通常按照双方在中介合同中的约定确定。

4. 必要费用:中介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但可以按照约定请求委托人支付从事中介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5. 媒介服务:中介人不仅要向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还要周旋于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为双方订立合同进行撮合,促使合同成立。

6. 报告义务: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若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中介没有备案怎么立合同

中介未备案不影响合同的订立,但可能存在一定法律风险。依据相关法律,合同只要满足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即可成立。所以,即便中介未备案,仍可与当事人订立合同。

订立合同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合同条款:详细规定双方权利义务,如中介服务内容、费用标准、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避免后续纠纷。

2. 审查主体资格:虽中介未备案不影响合同效力,但仍要确认其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如是否有不良记录等。

3. 留存证据:要求中介出具服务凭证、收款收据等,为可能出现的纠纷提供证据。

不过,中介未备案可能违反行政管理规定,会面临相应行政处罚。若因中介未备案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当事人可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建议在与中介合作前,先核实其备案情况,以降低交易风险。

三、中介关门了合同还有效吗

中介关门不影响合同效力。合同效力主要依据《民法典》等法律判定,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是否满足法定条件,而非中介经营状态。

若合同符合以下条件,则具有法律效力:一是双方当事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即能理解合同内容、承担法律后果;二是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使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形;三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介关门通常意味着其不再提供后续服务,但这并不改变合同本身效力。若因中介关门导致一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受损害方可以依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追究中介违约责任。若合同约定由中介承担特定责任和义务,中介关门不免除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当事人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中介合同法律术语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