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有几种方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有几种方式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股权转让:这是常见的退出方式,包括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内部转让指股东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公司其他股东,只要双方达成协议即可。外部转让则是将股权转让给公司股东以外的人,此时需要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并且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2. 公司回购股权:满足特定情形时,股东可请求公司按照合理价格回购其股权。例如,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且符合分配利润条件;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

3. 公司减资:通过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使股东收回部分投资从而退出公司。不过公司减资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通知债权人并公告等。

4. 公司解散:当公司出现法定或约定的解散事由,如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等,公司进入清算程序,股东可在清算后按出资比例分配剩余财产,实现退出。

二、有限公司被起诉股东承担什么责任

有限公司被起诉,股东承担的责任需依具体情况判定。

一般情况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这意味着若公司涉诉产生债务等责任,只要股东已按规定足额出资,就无需以个人财产额外承担公司债务。比如,股东认缴出资 100 万且已全部出资到位,即便公司因诉讼需承担 500 万债务,该股东也仅以其 100 万出资为限担责。

但存在特殊情形。若股东出资不实,即未按公司章程规定足额缴纳出资,那么在公司被起诉需承担责任时,股东要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若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比如股东将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混同,随意挪用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消费等。

此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也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三、有限公司股东出资需符合哪些规定

有限公司股东出资需符合以下规定:

1. 出资方式: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通常不可用于出资。

2. 出资评估: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 出资义务履行: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4. 出资责任:股东不按照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以上是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有几种方式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