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公司法公司分立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公司法公司分立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通过股东会决议分成两个以上的公司。公司法对公司分立的规定主要如下:

1.分立程序: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

2.债务承担: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3.登记事项:公司分立,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设立新公司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设立登记。

公司分立涉及到众多法律程序和权益分配,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以保障公司、股东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实践中,公司分立时应确保程序合法合规,妥善处理好财产分割和债务承担问题,避免引发法律纠纷。

二、公司的出资形式法律是怎么去规定的

公司出资形式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依据《公司法》,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首先,货币出资是最常见的方式,股东需将货币足额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其次,实物出资如房屋、设备等,要对其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低估作价,且需依法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再者,知识产权包含商标权、专利权等,因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同样可用于出资,但也需进行评估和产权转移。土地使用权方面,股东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资,需评估作价并变更土地登记。

不过,法律也明确规定,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因其难以用货币估价或无法依法自由转让。公司股东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出资形式履行出资义务,以保障公司的合法合规运营。

三、公司终止合同经济补偿金怎么算呢

公司终止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需依据具体情形。

若公司依法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若是公司违法终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上述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例如,劳动者在公司工作了3年7个月,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公司依法终止合同,应支付4个月工资即20000元作为经济补偿金;若公司违法终止,需支付40000元赔偿金。

以上是关于公司法公司分立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