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在实践中,“知道或应当知道”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例如,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身体出现明显异常,经检查确诊为医疗行为所致损害,此时可认定患者知道权利受损。若患者当时未察觉异常,但后续通过其他途径得知可能因之前医疗行为受损,从其得知该情况时起算诉讼时效。

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所以,患者及其家属在遭遇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时,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在诉讼时效内主张权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可能会面临败诉风险。

二、发生医疗纠纷应告知患者哪些事项

发生医疗纠纷时,应告知患者以下事项:

1.解决途径:告知患者可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

2.病历资料:说明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客观性病历资料。如存在封存病历等情况,也需告知患者相关规定和流程。

3.现场实物封存与检验:若涉及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告知患者可以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检验。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还应告知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并向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通报。

4.尸检相关:患者死亡,如对死因有异议,需告知进行尸检的规定、时间限制、尸检机构选择等情况,以明确死因,为纠纷解决提供依据。

5.责任认定:告知医疗纠纷责任需经过专业调查和鉴定才能明确,在结果未出前,避免患者进行无端猜测和过激行为。

三、在什么情况下医疗机构会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处分

医疗机构在多种情况下会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分。

一是违反医疗资质管理规定。若医疗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或者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会面临处分。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行医,也会被卫生行政部门处罚。

二是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将受到处理。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比如让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诊断、治疗等操作,也会受处分。

三是医疗文书与档案管理不当。未按照规定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或者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擅自销毁病历资料,影响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卫生行政部门会对其进行处分。

四是违反医疗收费与价格管理。存在乱收费、分解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违规收费行为,损害患者经济利益,也会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处分。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