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事故案件的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事故案件的诉讼时效

医疗事故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申请决定延长。

“知道或应当知道”是确定诉讼时效起算点的关键。“知道”指权利人已经明确知晓自身权利受损及具体加害人;“应当知道”则是根据客观事实,推断权利人在当时情况下理应知道权利受侵害。比如,患者经治疗病情未好转甚至恶化,经检查发现是之前医疗行为导致,此时可认定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

在实践中,若医疗事故存在持续影响,如患者后续才发现因之前医疗行为引发的并发症,诉讼时效从发现并发症之日起算。不过,为保障自身权益,患者在怀疑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及时收集证据并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二、医疗事故承担刑事责任吗

医疗事故是否承担刑事责任,需依据具体情形判定。

根据法律规定,若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会构成医疗事故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比如,医生违反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擅离职守、马虎行事,对患者病情判断失误、治疗措施不当等,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不过,并非所有医疗事故都涉及刑事责任。医疗过程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些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意外情况等,若医务人员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和职责,即使出现不良后果,通常不构成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这种情况下,可能更多涉及民事赔偿责任。

所以,判断医疗事故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关键在于医务人员是否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该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三、医疗事故处理流程怎么走

医疗事故处理流程如下:

第一,报告。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调查、处理。医疗机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鉴定。医患双方可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四,赔偿。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等因素确定赔偿数额。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五,整改。医疗机构应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整改措施,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案件的诉讼时效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