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损害责任诉讼时效是多久》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损害责任诉讼时效是多久
医疗损害责任诉讼时效为三年。这一规定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例如,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经诊断是因之前的医疗行为导致,从其得知这一情况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不过,若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准确判断“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时间点很关键。它可能涉及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对医疗过错的察觉等因素。患者应及时关注自身权益,若怀疑存在医疗损害,要尽快收集相关证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在诉讼时效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可能会面临败诉风险。
二、医疗损害案件的诉讼时效规定是
医疗损害案件的诉讼时效适用《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在医疗损害案件中,“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的判定较为复杂。比如,患者进行手术后一段时间才发现身体异常,经检查确定是手术失误导致,此时从患者得知手术失误造成损害及明确责任医院时起算诉讼时效。
若在医疗损害发生后,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同时,诉讼时效可能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意味着,若患者在诉讼时效内积极向医疗机构主张权利,如发函要求赔偿等,诉讼时效会重新开始计算。
三、怎么理解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
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法律直接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除非其能证明自身无过错。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有以下三种情形可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是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未遵守法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比如未按规范进行手术操作、未遵循用药规定等,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就可推定其有过错。
二是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是医疗过程的重要记录,对于查明医疗纠纷真相至关重要。若医疗机构隐匿或拒绝提供,会使患者难以获取关键证据,因此法律推定其有过错。
三是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医疗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干扰了医疗纠纷的正常处理,所以也可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在上述情形下,医疗机构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若无法证明,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诉讼时效是多久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