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

保证合同诉讼时效规定如下:

1.一般保证: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2.连带责任保证:债权人在保证期间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3.诉讼时效期间: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4.中断与中止:保证合同诉讼时效适用一般诉讼时效关于中断、中止等规定。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对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有相应影响。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止。

二、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期间

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

在一般保证中,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这意味着一般保证的债权人要先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经法定程序仍不能实现债权时,保证人才承担责任,此时开始计算保证合同诉讼时效。

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一旦提出请求,诉讼时效就开始起算。

诉讼时效期间可能因法定事由而发生中止、中断。例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中止则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法定障碍,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三、保证合同的管辖如何确定

保证合同管辖的确定方式如下:

首先,尊重当事人约定。若保证合同的当事人在书面协议中选择了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且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那么应按照该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其次,若当事人未约定管辖法院,则根据法定规则确定。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的,可由保证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的,按照主合同确定管辖法院。主合同和保证合同选择管辖的法院不一致的,应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

另外,若主合同涉及专属管辖的情形,如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此时保证合同也应遵循专属管辖规定,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总之,保证合同管辖的确定需先看当事人约定,无约定则依法律规定及主合同情况判断,同时要遵循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相关要求。

以上是关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