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损害案件的诉讼时效规定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损害案件的诉讼时效规定是

医疗损害案件的诉讼时效适用《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在医疗损害案件中,“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的判定较为复杂。比如,患者进行手术后一段时间才发现身体异常,经检查确定是手术失误导致,此时从患者得知手术失误造成损害及明确责任医院时起算诉讼时效。

若在医疗损害发生后,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同时,诉讼时效可能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意味着,若患者在诉讼时效内积极向医疗机构主张权利,如发函要求赔偿等,诉讼时效会重新开始计算。

二、怎么理解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

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法律直接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除非其能证明自身无过错。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有以下三种情形可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是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中未遵守法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比如未按规范进行手术操作、未遵循用药规定等,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就可推定其有过错。

二是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是医疗过程的重要记录,对于查明医疗纠纷真相至关重要。若医疗机构隐匿或拒绝提供,会使患者难以获取关键证据,因此法律推定其有过错。

三是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医疗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干扰了医疗纠纷的正常处理,所以也可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在上述情形下,医疗机构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若无法证明,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怎么办理个体行医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办理个体行医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需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满足申请条件。人员方面,需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场所上,要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卫生、环保要求;同时,还需有相应的资金、设备等。

第二步,准备申请材料。通常包括设置申请书、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申请人身份证明、医师资格证书及执业证书等。

第三步,提出申请。向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申请后,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对场所进行实地考察,检查其布局、设备配备等是否符合要求。

第四步,审核与发证。若审核通过,卫生行政部门会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若不符合条件,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需注意,各地具体要求和流程可能存在差异,办理前可详细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确保申请顺利进行。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案件的诉讼时效规定是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中天法律咨询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