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事故法律诉讼时效是多久》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事故法律诉讼时效是多久
医疗事故法律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指患者或其家属发现医疗行为可能存在过错,以及明确责任主体。比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经诊断确定是医疗行为所致,此时开始起算诉讼时效。
不过,若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患者及其家属在怀疑发生医疗事故后,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病历、检查报告、诊断证明等。若在诉讼时效即将届满时,因某些合理原因无法提起诉讼,可通过向医疗机构主张权利、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等方式使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医疗事故过去十七年能立案吗
医疗事故过去十七年一般不能立案。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在医疗事故纠纷中,若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医疗事故发生起算已过十七年,超过了法定的诉讼时效。
即便存在特殊情况,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但这种延长的情况比较罕见。
在司法实践中,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法院可能会受理立案,但如果对方当事人以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且查明无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法院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不过,若能证明存在导致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法定情形,如曾向医疗机构主张过权利等,仍有一定机会获得法院支持。
三、医疗事故追诉期多长时间有效
医疗事故追诉期一般适用《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即三年。从患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指患者有证据证明自己知晓权利被侵害的事实,或按照通常情况有能力发现权利被侵害。比如在医疗行为结束后,患者因身体不适去检查,确诊是之前医疗行为导致的问题,此时就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若在这三年诉讼时效内,存在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诉讼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所以患者遇到医疗事故问题,应及时收集证据,咨询专业人士,在追诉期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法律诉讼时效是多久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