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损害责任诉讼时效规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损害责任诉讼时效规定

医疗损害责任诉讼时效适用民法典中关于一般诉讼时效的规定,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所谓“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里,“知道权利受到损害”是指患者察觉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因医疗行为出现问题;“知道义务人”则是指明确导致其损害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比如,患者在手术后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经检查确定是手术操作不当所致,此时就可认定其知道权利受损害及义务人。

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此外,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法定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当事人向对方提出履行请求、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会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医疗损害侵权的诉讼时效是

医疗损害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指患者或其家属知晓自身权益因医疗行为受到侵害,以及明确具体的侵权人。

若在这三年期间,存在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情形,诉讼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在医疗损害侵权纠纷中,患者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病历资料、诊断证明等,以便在诉讼时效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可能会面临败诉风险。

三、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时效起算

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时效起算遵循《民法典》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知道或应当知道”需综合考量。若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明确知晓自身身体出现损害结果,且能确定该损害与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有关,此时诉讼时效开始计算。例如,手术中遗留器械在患者体内,患者术后发现并确定是手术所致,从发现时起算诉讼时效。

若损害结果在诊疗后一段时间才显现,以患者发现损害且能判断与医疗行为关联的时间为准。比如,某些药物副作用在用药后数月才出现明显症状,患者在察觉症状并意识到与用药有关时,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申请决定延长。所以,患者在怀疑医疗损害时,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避免错过诉讼时效。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诉讼时效规定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中天法律咨询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