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讼时效适用《民法典》规定,为三年。该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知道或应当知道”指患者或其家属知晓自身因医疗行为受到损害,且能明确责任主体。比如患者在治疗后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经诊断是之前医疗行为所致,此时就应视为知道权利受损。

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实践中,若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若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会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所以,遭遇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当事人需及时关注诉讼时效,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什么案由类型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属于侵权责任纠纷的案由类型。在医疗过程中,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对患者造成损害,患者或其家属就赔偿等问题与医疗机构产生争议而引发此类纠纷。

其包含多种情形。一是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纠纷,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因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如误诊、误治等,给患者造成损害。二是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纠纷,主要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告知义务、保密义务等伦理道德层面的义务,侵犯患者知情权、隐私权等权益,像未充分告知手术风险等。三是医疗产品损害责任纠纷,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等存在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

此类纠纷解决途径有协商、调解、诉讼等。在处理时,通常需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以明确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原因力大小等,从而确定医疗机构应承担的责任。

三、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讼时效起算点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讼时效起算点遵循一般诉讼时效起算规则,即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知道或应当知道”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若患者在医疗行为结束后,立即知晓损害后果和责任主体,此时诉讼时效开始计算。例如,手术中出现明显失误,术后患者马上发现身体异常,且明确是手术操作导致,那么从患者发现异常之日起算诉讼时效。

但在很多情况下,损害后果并非立即显现。如因医疗行为导致的潜在疾病,患者在一段时间后才察觉身体不适,经检查确诊与之前医疗行为有关,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应从确诊之日起算。因为此时患者才知道权利受到损害。

此外,若患者虽发现身体异常,但不知与医疗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后经专业鉴定或他人提醒才明确,那么从其明确因果关系之日起算诉讼时效。总之,确定起算点要综合考虑患者对损害和责任的认知情况。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