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吗

民事诉讼法不是实体法,而是程序法。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实体法主要界定和规范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明确何种行为是被允许的,何种行为是被禁止的,以及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例如,民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等。

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民事诉讼法就是典型的程序法,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判决、执行等一系列环节。其目的在于确保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能够通过公正、合法的程序得到维护和实现。比如,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应如何提交起诉状、法院应如何审理案件等。

综上,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并非实体法。

二、民事诉讼法时效规定有一年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民事诉讼时效作出了相关规定,目前已不再有一年的诉讼时效规定。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此前民法通则曾规定了一年的短期诉讼时效,适用于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等情形。但随着民法典的施行,相关规定已更新,统一适用普通诉讼时效三年的规定,除非法律另有特殊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可能因法定事由而中断、中止,从而影响实际的时效计算。当事人应关注时效问题,及时行使权利。

三、民事诉讼法如何规定法院结案标准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院结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调解结案。经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经签收,调解协议生效,案件即告结案。

其二,判决结案。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在上诉期届满且未上诉的情况下,判决生效,案件结案。若一方上诉,在二审判决作出并生效后结案。

其三,裁定结案。对于一些程序性事项,如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等,法院作出裁定,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即结案。

其四,按撤诉处理。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原告未按期交纳案件受理费,又未提出缓交、减交、免交申请,或者提出申请未获批准的,按自动撤诉处理。

总之,法院根据不同的情形,按照相应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来确定案件是否结案,以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合法和有序进行。

以上是关于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