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民事诉讼法二审判决什么时候生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民事诉讼法二审判决什么时候生效
民事诉讼法中二审判决的生效时间,需分情况讨论:
一是当庭宣判的情况。如果二审法院当庭宣判,那么应当在宣判后10日内发送判决书,该判决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所谓送达之日,就是当事人实际收到判决书的日期。比如,当事人甲于5月1日收到当庭宣判的二审判决书,那么该判决书于5月1日对甲生效。
二是定期宣判的情况。对于定期宣判的,二审法院宣判后即发给判决书,判决书一经送达,立即生效。比如,法院在6月1日定期宣判并当场送达判决书,那么该判决书在6月1日生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可能存在多个当事人,送达时间可能不一致,但二审判决对每个当事人的生效时间均以各自的送达日期为准。且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一经生效,当事人就应当按照判决内容履行相应义务,不得再就同一事实和理由提起上诉。
二、民事诉讼法超过3年还可以起诉吗
在民事诉讼中,超过3年依然可以起诉。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诉讼时效主要是影响胜诉权,而非起诉权。具体来说:
一是关于起诉权,无论是否超过诉讼时效,当事人都享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法院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予以受理,不会因超过诉讼时效而拒绝立案。
二是关于胜诉权,若超过诉讼时效,对方当事人以此进行抗辩,经法院审查属实后,权利人可能会丧失胜诉权。即虽然法院会受理案件,但在实体审理时,若对方提出时效抗辩且理由成立,法院可能会判决驳回权利人的诉讼请求。不过,若对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所以,超过3年可以起诉,但存在因诉讼时效问题而导致败诉的风险。
三、民事诉讼法99条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包含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强调调解的自愿性原则。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双方当事人必须是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并达成调解协议,任何一方都不应受到强迫、胁迫或不正当的压力。只有这样,调解协议才具有坚实的基础,能够真正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二是对调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要求。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能与现行法律规定相抵触。如果调解协议存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形,那么该协议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这是为了确保调解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公共利益。总之,该条规定旨在保障民事调解活动的公正、合法与有效。
以上是关于民事诉讼法二审判决什么时候生效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