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擅自发行企业债券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样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擅自发行企业债券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样的
擅自发行企业债券罪的立案标准依据相关司法解释确定。若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企业债券,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其一,发行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当擅自发行企业债券的金额达到或超过五十万元,就满足此条立案标准。
其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擅自发行致使三十人以上的投资者购买了企业债券。即投资者数量较多,即使发行数额未达五十万,也会被立案追诉。
其三,不能及时清偿或者清退。若擅自发行企业债券后,无法及时将募集资金返还给投资者,造成投资者权益受损,也会被依法立案。
其四,造成恶劣影响。如引发群体事件、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同样符合立案条件。
二、伪造企业债券罪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伪造企业债券罪的处罚依据犯罪数额大小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伪造企业债券,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若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伪造企业债券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量犯罪情节、造成的后果、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以准确量刑。此外,犯罪人若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情节,或者积极退赃退赔,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有哪些可以使债权转让生效的条件
债权转让生效需满足以下条件:
1.存在有效的债权:转让的债权必须是合法、有效的,若债权本身无效或已消灭,转让行为自然无效。比如已过诉讼时效且无中断、中止等情形的债权,就不具备有效转让的基础。
2.债权具有可让与性:并非所有债权都能转让,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以及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均不能进行转让。像基于特定身份关系产生的扶养费债权,就不可转让。
3.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合意:双方需就债权转让事项意思表示一致,订立书面或口头的转让协议,明确转让的债权内容、金额、履行方式等关键条款。
4.通知债务人: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通知方式可以多样,但要确保能让债务人知晓债权转让的事实。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债权转让才能合法、有效地发生法律效力,受让人从而取得相应的债权。
以上是关于擅自发行企业债券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样的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