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法律咨询网为您整理了《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制拆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和证据不同,具体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仅需3~15分钟即可获得权威解答!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制拆迁

强制拆迁分为行政强制拆迁和司法强制拆迁,以下情况可实施:

1.已对被征收人给予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征收方应按照补偿协议或补偿决定,提供合理补偿,以保障被征收人权益。

2.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补偿决定。被征收人若对补偿决定有异议,应通过合法途径维权,若未在规定期限内行使权利且不履行决定,征收方有权申请强制拆迁。

3.征收方已履行催告等法定程序。在申请强制拆迁前,征收方需书面催告被征收人履行义务,告知其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

4.符合公共利益需要。征收项目需是为了国防和外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等公共利益目的。

强制拆迁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征收方需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查裁定准予执行,才可实施。被征收人若认为强制拆迁违法,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什么样的房子拆迁不赔偿

以下几类房子拆迁通常不给予赔偿:

1.违法建筑:未经相关部门审批,擅自建造的房屋,包括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房子。这类建筑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具有合法性,所以拆迁时不予赔偿。

2.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临时建筑在建设时会有明确的使用期限,超过该期限后,其存在就失去了合法性依据。例如为了某项临时活动搭建的房屋,活动结束且超过使用期限后仍未拆除,拆迁时不会给予赔偿。

3.已被认定为危房且通知拆除而未拆除的:当房屋被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并且相关部门已经下达拆除通知,而房屋所有人未及时拆除的,在拆迁时也不会获得赔偿。

4.无合法产权证明的房子:没有合法的产权证书来证明房屋归属和合法性的,可能存在产权纠纷或者建造来源不合法等问题,拆迁时难以获得赔偿。

三、什么情况下拆迁协议无效

拆迁协议无效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体不适格:签订协议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如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签订的协议;或者拆迁方未取得合法的拆迁资格,其签订的协议无效。

2.意思表示不真实: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协议。例如拆迁方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迫使被拆迁人签订协议。

3.内容违法:协议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拆迁补偿明显低于法定标准,损害被拆迁人合法权益;或者协议约定的拆迁范围超出了合法批准的范围。

4.无权代理: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协议,且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该协议无效。

5.恶意串通:拆迁方与被拆迁人或者其他第三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例如为获取更多补偿款,虚构拆迁事实签订协议。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当事人可通过法律途径请求确认拆迁协议无效,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制拆迁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